最高温突破40℃ 北方为何这么热?
6月23日,温度计显示北京室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。新华社发
【资料图】
据新华社电近日,北方多地遭遇高温“炙烤”,37℃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,京津冀和山东等地多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;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,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.57万平方公里。
北方高温:
京津冀地区气温最高达41℃
据统计,22日至24日全国平均气温31.6℃,最高气温41.8℃。国家气象站中,温度达30℃及以上的有1590个,占比64.69%;达37℃的有370个;达40℃的有130个。
21日至24日,京津冀区域高温天气发展迅猛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达38℃至41℃,14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37个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。区域最高气温出现在22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站、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站,均达到41.8℃。
25日,华北、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有所减弱,中央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降至黄色预警。但27日开始,华北、黄淮、汾渭平原等地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。
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截至25日,全国有4504万亩耕地受旱,20万人、7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,旱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、河北、辽宁、云南等地。
南方强降水:
1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
6月24日8时至25日8时,受强降雨影响,福建闽江上游富屯溪和建溪、江西乐安河虎山段、广西桂江支流恭城河和郁江支流猪儿河、湖南湘江上游潇水、广东连江支流竹田河、云南瑞丽江支流畹町河等1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;太湖水位有所上涨,当前太湖周边河网区有25站水位超警0.02米至0.68米。
此外,受高温融雪影响,新疆尼雅河和克孜河发生超警戒流量洪水。
【解读】
受厄尔尼诺影响
我国天气将如何变化?
今夏以来,北半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,极端天气为何频发?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?
6月以来,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,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。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,海温指数持续上升,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。
专家表示,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,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、范围更广、强度更强。
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可达30天以上
1951年以来,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,曾给我国带来高温热浪、洪涝和干旱等影响。
比如2006年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,重庆、四川东部、湖北西部、陕西南部等地遭遇罕见持续高温热浪。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,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,华北南部、华中北部、华东中部、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,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可达30天以上。
“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,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偏南偏强,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。近期江南、华南等地强降水频发就是受到厄尔尼诺状态影响的体现之一。”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。
同时,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。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来看,正是因为汛期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,导致长江洪水形成“峰连峰”的态势。
南方出现“暖冬”概率增大
厄尔尼诺发生后,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“北少南多”的降水分布型,南方城市内涝现象凸显,出现“暖冬”概率增大。由于北方降水偏少,容易发生干旱,如2002年华北、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夏秋连旱,2006年中东部大范围秋旱,2018年秋季黄淮、江淮等地阶段性干旱等。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,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、华中南部、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,发生洪涝的风险大;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,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。
专家表示,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因子复杂,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子。如同样为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,2004年我国气温却大范围偏低,与规律性认识不相符,这表明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。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,加强研判和预测。
据新华社电
来源:厦门日报